为什么应激会让人寝食难安?
来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时间:2022-12-02
疫情发生以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不断增加;每天看到各种数据增加,一些人会感到压力,心理受到一定冲击,难免会出现茶饭不思、烦躁、忧郁、失眠等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样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是要认识了解应激对人们的影响。在经历突发或压力事件后,很多人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大概会经历4个阶段:
1、警觉期。主要表现为震惊、恐慌、不知所措,或者脑袋里面一片空白。
2、消极防御期。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绪,个体会本能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如会否认、退缩和回避,或者高度警觉,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
3、现实适应期。应激事件一段时间以后,人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并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焦虑情绪逐渐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4、恢复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重大应激后,都会自发调整,慢慢适应并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积极的应付技巧。
面对重大应激和压力时,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调节呢?
1、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现在很多的反应是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
2、保持稳定状态。维持日常的生活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比如稳定的居所、定时吃饭、按时休息。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一些稳定化技术实现,比如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
3、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规律的生活,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注意要避免消极应对,不要过量饮酒、吸烟、服用药物,也不要过度工作和过多睡眠。
第三,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求助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