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负责任的报道及讨论自杀
来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时间:2024-12-15
自杀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70万人自杀,每一次自杀都直接影响到更多的人。越来越多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传播科学的、积极的信息能让大众从中受益,而传播错误的信息将延续和强化大众对自杀的误解。
如今自媒体当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随时随地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面对自杀相关的报道,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网民?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了《预防自杀:供媒体工作者参考》手册,为专业媒体工作者负责任的报道自杀提供了“6要6不要”的专业建议,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
6要:
1、负责任的报道要:提供准确的救助信息
相比在自杀报道的结尾,在报道的开头就提供高质量的可获得的支持资源会更好。这些资源包括自杀预防中心、心理危机热线、精神医疗机构等,服务信息应具体详细。应定期检查所列服务的联系方式,以确保其准确。
2、负责任的报道要:教育公众有关自杀和预防的准确的科学知识。
《自杀相关的常见误区与事实》(另外一篇)。
3、负责任的报道要:应侧重如何应对生活压力、自杀想法,以及如何寻求帮助。
让那些找到方法战胜自杀想法的人分享他们自助或助人的积极故事,可以鼓励那些正经历生活困境的人采取类似的积极策略应对。重要的是要使用链接来引导大众到自杀预防组织、危机热线和其他的支持资源。
4、负责任的报道要:在报道名人自杀事件时要特别小心。
名人自杀往往会被铺天盖地的报道,负责任的报道不应描述自杀具体的方法或地点,也不应该以任何方式美化自杀。美化名人的死亡可能会无意中暗示社会尊重甚至鼓励自杀行为,因此可能会促进他人的自杀行为,所以需要特别小心。强烈建议媒体将名人的死亡定为一场可以预防的悲剧,侧重报道名人的生活,他们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以及他们的死亡如何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
5、负责任的报道要:在与自杀未遂者以及自杀者亲友沟通时一定要谨慎。
那些因自杀而死亡的人的想法和经历对我们了解自杀的真相至关重要。然而,在与自杀未遂者及自杀者亲友就相关事情沟通前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采访逝者亲友时要注意对方是否已知逝者是死于自杀,应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亲友知道逝者死因后再接触受访者,因为敏感信息的发布可能会对丧亲者造成伤害。
自杀未遂者本身可能就处于危机之中,因自杀者亲友也会因极度悲痛甚至可能面临更大的自杀风险,因此这可能会妨碍他们提供准确信息的能力。在采访中需要仔细考虑丧亲者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因为回忆可能会受到“光环效应”、后见之明、偏见等的影响。
尊重和保护对方的隐私,那些因自杀而失去亲人或有过自杀经历并自愿接受媒体采访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广泛公开传播详细的私人信息所带来的潜在个人后果。出于这个原因,这应该事先与受访者讨论,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隐私。在政策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发表前向受访者展示包含其隐私的报告,以便在发表前进行更正或更改。
当报道的是既往的自杀事件时需要注意,谈论与自杀有关的经历可能会带来痛苦的记忆和情绪,应侧重于如何帮助大众提高对自杀认识,并引导关注如何应对类似情况,以及如何为他人提供支持。
6、负责任的报道要:在报道有关自杀的故事时,媒体专业人士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可能会受到影响。
与一般公众一样,如果个别媒体专业人士在报道自杀工作中受到任何负面影响,应鼓励他们向相关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媒体机构应考虑定期、积极主动的培训工作者如何负责任地进行自杀报道,以及如何保障自己的健康权益。
6不要
1、负责任的报道不要:把与自杀相关的内容定位为头条新闻,也不要过度重复这些故事
2、负责任的报道不要:对自杀进行详细,包括自杀方式、自杀地点等。
3、负责任的报道不要:报告自杀遗书的细节。
4、负责任的报道不要:过分简化自杀的原因,甚至其简化为一个因素。
因为自杀原因及其预防因素非常复杂,且尚未被完全了解。
5负责任的报道不要:使用自杀现场的照片、视频片段、录音,或社交媒体链接。
6、负责任的报道不要:对自杀采用耸人听闻、浪漫化或正常化的描述,也不要将自杀描述为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