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EN

什么是心理健康?

来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时间:2023-12-16

  1、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2、心理健康素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社会对心理健康的主要关切,编制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3、心理健康的人的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的特征:

  (1)智力正常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

  (2)情绪反应适度情绪表现乐观而稳定,对未来抱有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为大事冲动草率,遇事不会反应过度。

  (3)意志品质健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不刚愎自用,不盲从轻信;在实践中培养果断与坚毅,经得起挫折与磨难。

  (4)自我意识恰当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客观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以实现自我价值。

  (5)个性日趋完善个性是一个人稳定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人的生活条件、文化教育、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丰富合理,人的个性就会越趋完善。

  (6)人际关系良好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接受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