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EN

她为什么总是气恼

来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时间:2018-11-02

实录    “前两天,我参加了一个培训课,课程的最后是答疑时间。在我提问的时候,老师好像有点没弄明白我的意思,我就重复了两遍。可气的是,我前面一个女的回头对我说出一句毒蝎子般的话:‘ 咱说正事行吗?’她说话时的那个小人姿态,更令人生气。你说她什么意思?什么是正事?这是我的时间,我的问题就是正事……”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滔滔不绝讲述着自己的经历,情绪激动。

我认真地听着,并梳理着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听得出来,那个女同学的话和她说话的姿态让你很愤怒。那你对她的话怎么理解呢?”

“她明摆着就是一种挑衅,鸡蛋里挑骨头。她蔑视我,就是一个小人。这两天我一想起这事就生气……”顿了一会儿,来电者有点迟疑地问了句,“你说我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激怒?是不是我有问题?”

“虽然这事让你这么生气,但你很愿意了解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非常难得的。那你和家人的关系怎么样?”

她说,她从小就被父亲冤枉、指责,总之,父亲对她没有满意的时候。可能是从家里边带出来的一种受气包的样子,让人觉得她懦弱,好欺负……她为此很痛苦,常常控制不了瞬间涌起的情绪,搞得人际关系很差。

“你现在如何理解别人的言语与你情绪之间的关系?”

“和我的家庭肯定有关系,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想知道她说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看得出,她对别人说的话仍是耿耿于怀。

“除了你理解的那些意思以外,她说那句话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

来电者若有所思,“或许我真的太纠结于自己的问题,她也许只是善意地提醒我注意时间?”

“还有吗?”

“或许她下课后还有事要办,希望能准时下课才这样说的。是我太敏感了,我很怕人指责我……”

“嗯,也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如果是现在的这些想法,你的情绪怎么样?”

“当然没那么强烈了。但是,如果她真的有指责、挑衅的意思呢?”

“没错,你说的也有可能。”

接下来,咨询师与来电者就如何应对自己的消极想法或不良情绪进行了讨论……

解析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烦恼,烦恼从何而来呢?大多数人会说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一些人让自己烦恼。与人擦肩而过,和对方打招呼而未得到回应,有人为此生气,认为对方傲气,看不起自己。同样的事,同样的人,有些人却一点儿不动怒,认为可能是对方有急事或在想事情而没看见或听到。

按照Beck的认知模型理论,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人对事件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躯体和行为反应。思维方式是自动化的反应有很多思维陷阱干扰着这当然与们的成长经历有关。故事中的来电者,听到一句“咱说正事行吗”,就习惯性地解读为自己被挑衅、被指责,相应的愤怒、委屈瞬间被激活她其实是掉入了自己的思维陷阱(歪曲认知)接下来的行为是与对方辩论、解释,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不能被理解,则行为失控,与人争吵,大发雷霆。显而易见,是她的想法启动了情绪和行为的按钮。

那么,如何用Beck的认知模型帮助自己呢?

记日记自我审视  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学会了解在特定的情境下,自己的自动化思维(或认知)与情绪、躯体及行为间相互影响的特点,尤其留意思维方式对情绪造成的影响。

多问几个问题  可针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问:我的想法是客观的吗?果真如此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换作别人会有怎样的想法?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练习延迟行为反应  当自己情绪很激烈时,不妨让自己静一静、慢下来。可以深呼吸,缓缓地从一数到十,放松自己,也可以离开当前的场景等。

    如果实在很难摆脱这样的烦恼,就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2018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