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家长可以怎么做?
来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时间:2024-01-26
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家人分离时产生的不安和恐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焦虑感,如不稳定或不安全的亲子关系、迁居/转学/家庭变动等日常生活事件、遗传因素等。
如果孩子有以下几点表现,那么她/他可能正在经历分离焦虑:①在离开家人时,可能表现出哭泣、拒绝离开或是身体不适的症状。②担心和家人分开,甚至出现失眠、头痛等身体上的症状。③担心家人发生意外。
这是儿童正常的发展阶段,通常在8个月到1岁半之间出现,随后慢慢消退。然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种焦虑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也可能发展成为分离焦虑障碍。因此,当孩子出现这种焦虑感受时,家长可以相应的采用一些措施来尝试缓解。例如:
①定期和孩子沟通,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②尝试逐渐增加离开的时间,帮助孩子阶段性的适应分离。
③和儿童一起创造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如挥手、吻别,或者说一句特别的告别语,帮助儿童适应和理解分离和重聚的过程。
最后,如果分离焦虑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及心理师的帮助,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刘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