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English

宣传活动

来访者态度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

来源:干预中心徐东 时间:2016/3/16 收藏 打印

“我的心理问题能够解决吗”,这是那些来咨询尤其是多次咨询者常常询问的问题,心理咨询师通常会做出类似下面的回答,“问题能否解决取决于你的态度、你的决心、自己的行动”。咨询师之所以如此回答就是要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责任只能自己担负,自己的态度决定心理咨询效果或问题的解决。

自己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咨询的核心是引导来访者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并有更多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人们都有适应性,更有能动性,来访者抱着如此态度,加之咨询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协助你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你自己,使你更积极,更有信心,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得靠自己来接解决,最终你将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访者的态度与认知程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认可心理咨询有助咨询效果:心理动力学派的咨询很关注来访者本人对自己面临问题的解释,是心理问题吗?心理作用与面临困境的关系究竟有多大?心理咨询多大程度上能帮助你摆脱困扰,相信心理咨询效果吗?来访者不同的回答、不同的认知态度影响咨询效果。一般来讲,坦承自己面临的是心理问题,理性认为心理服务肯定对自己有好处,心理咨询能够解决自己心理感受不适的来访者通常会有良好效果。来访者咨询前不妨了解一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的简单知识,强化接纳心理服务的依从态度。

阻抗咨询效果的因素:很多不良认知、态度影响或阻碍咨询效果。有些人担心心理咨询会给自己贴上“精神病”标签,存在问题耻辱感而不咨询,有的人认为自己面临的心理困惑别人是帮助不了的,也是没用的,有心理问题也不求助。其实,心理咨询常见的大多问题都不是疾病性的,而通过咨询不但减轻心理困扰,减轻疾病发生的可能,同时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转介。

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对于自我暴露、自我变化及其与咨询师良好互动关系的有意、无意的抵抗、不接纳态度更会影响咨询效果。这些由心理问题本身,来访者人格特点等有关的抵抗现象在临床心理咨询学上称为心理阻抗,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1、沉默:沉默少话、不应答,缺乏交流或信息量,咨询效果难尽人意。沉默的原因很多,如来访者疑虑、、戒备、不知从何说起、隐私保护、情绪不稳等。因此,来访者要相信心理咨询师,平稳心态,开诚布公,想说什么就说什,咨询师会与你商讨并理出头绪。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隐私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

2、话多:出于宣泄压力、不快或其他原因,来访者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吐为快,还听不见咨询师的意见,咨询效果会大打折后。咨询过程中需要双方交流互动,要提高交流效率,彼此尊重,有时咨询师会引导话题,来访者要理会咨询师的意图。

3、依赖:来访者自己不思考,完全听从咨询师的意见,不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无论事情大小,一有困难总是希望咨询师拿主意甚至帮助,这种态度不利于来访者自我成长,问题修复。来访者应认识到只有自己来解决问题,才是自己成长,才说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

4、不依从:持久的习惯、困扰或问题需要改善,也需付出努力,也会出现不适感,有的来访者可能不依从来访者的要求,如固执起见、不做作业等,心理咨询就难以起效。来访者要主动适应与参与,主动分析,及时总结。

5、咨询关系阻碍:不相信咨询师或正常咨询关系出现问题,咨询关系变成利益关系就不会有正常的咨询效果。咨询师热情、温暖、以人为本、提供支持感受乃至咨询师个人风格只是咨询师工作、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与条件。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得精彩:“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而态度改变更影响着心理咨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