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English

宣传活动

白色床单“解锁”了她的丧亲之痛

来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时间:2018/10/31 收藏 打印

“怎么办?我不敢看白床单。可是,现在我的工作却是每天要亲手更换床单被套,我做不了……”

“别着急,慢慢说,床单、被套是怎么回事?”

“我在医院上班,成了一名新护士,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是为病人换床单、被套。可是,昨天我一看见床单、被套心里特别难受,憋的喘不过气来,浑身都是汗,恶心……出门就吐了,今天也没敢上班。不行,我现在实在难受,不敢再想了。”听得出,她恐惧、焦虑、无助又无奈;同时,也听得出她想改变的强烈愿望。

医院,床单,被套,各种难受……这样一些根本互不联系的字眼却同时出现,热线咨询师很敏感地意识到背后有故事。但是,现在还没说什么就已经很难受了,要让她说出背后的故事,有点残忍,也不容易。可是,不说出来她的情绪就无法得到释放和舒缓,问题也就无法得到梳理。

“我知道,你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我知道让你讲下去,你会很痛苦。我想,你既然打来了电话,一定是想改变,这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样,你先和我一起做几个深呼吸,咱们放松放松……”

咨询员的耐心和稳定,加之对她放松的引导,让她暂时安静下来:“看见白床单,我想起4年前我妈去世的情景……是癌症,不到三个月就走了。在医院治疗时她没少遭罪,最后她瘦得,你知道木乃伊吗?想想都心痛……”

“嗯,虽然妈妈去世4年了,你依然很想念她,舍不得她离去……”给予她一定的理解,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她也舍不得丢下我们,她临走前的两分钟,使劲用手揉自己的眼睛,她不想让眼睛就这样闭上……她那企盼活下去的神情让我很痛苦,我恨自己无能,不能留住她……”说到这儿,她痛哭起来。

哭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方法,不用刻意用苍白的语言去打断。适当的回应,让她感觉到热线这头有人静静地陪着她比空洞的话语更有力量。

接下来她谈到:妈妈去世后,所有和妈妈有关的物件全部被她封藏起来。4年了,她不敢和人说起妈妈,女儿问到姥姥时,她也避而不谈,甚至对女儿发脾气。她不敢提,是怕自己情绪失控。一直以来妈妈去世的记忆就这样被封存着,是白色床单“解锁”了她搁置许久的丧亲之痛……

解析

其实,她现在的种种感受和躯体反应是她重新体验丧失的正常反应。丧失是一种常见的体验,我们一生中不断经历着丧失:失恋、失业、离婚,财产、地位、健康、宠物的丧失等。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亲人的丧失。亲人去世后的悲伤反应因人而异,包括躯体反应:恶心、呕吐、睡眠紊乱、躯体疼痛等;情绪反应:震惊、悲伤、愤怒、恐惧、内疚和被抛弃感等;认知反应:否认、自责、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反应:做梦、哭泣、社会退缩等。

是什么阻止或延缓了人们度过悲伤呢?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与逝者的关系,逝者一般状况,文化习俗,社会支持等。最为常见的,就像这位来电者回避,为了逃避痛苦、恐惧失控或不愿相信亲人已经不在的事实而回避、隔离自己的感受,回避接触可能想起逝者的事物。相反,有些人是担心自己一旦不再悲伤就会忘记逝者,是对逝者的背叛。

帮你走出悲伤的自助方式

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体验悲伤的沉痛。可是,只有充分体验丧失带来的痛苦才能走出哀伤,压抑与逃避无助于哀伤的处理。所以,不用刻意回避亲人去世的话题,允许自己表达各种感受,与家人彼此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仪式对于处理丧失很有帮助,通过各种悼念的仪式,为自己提供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完成与亲人的分离。可以通过清明节祭扫等方式,规律性地看望逝者,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走出悲伤需要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而言,亲人去世后半年,悲伤反应会逐渐减轻。对有些人而言,“哀悼永远不会结束,只有随着逝去的岁月减轻”。绝大多数人不需要任何干预就可以步出悲伤。所以,要给自己一些时间,逐渐投入新的关系,建立新的生活,短期内避免做重大的决定。如果确实因为悲伤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201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