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English

宣传活动

疫情引发的心理应激和歧视

来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时间:2020/2/13 收藏 打印

疫情引发的心理应激

一、疫情心理应激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全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很多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不同人群的心理反应有不同特点。现在我简单归纳一下普通大众、病人和家属、被隔离者以及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反应特点。

1.大众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由于疾病对自身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以及对新发疾病知识的欠缺,疫情爆发初期,首先出现的是恐慌和焦虑情绪,担心自己得病、出现失控感,有些人还会有心慌、出汗和各种躯体反应,以及睡眠障碍等。度过初期的恐慌后,紧接着会出现愤怒情绪,陷入寻找所谓“肇事者”的怪圈,攻击某些所谓的“危险分子”,比如禁止武汉或湖北人入内等极端举动。如果疫情短期内没有缓解,因为社交减少、短时间没看到希望,少数人会出现空虚/无聊甚至悲观抑郁情绪。疫情的心理反应中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强迫症状比较多。有些人由于过度恐慌,出现过度的不必要的清洗行为。一般的七步洗手法几分钟就够了,有的人可能会清洗若干次,耗时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恐慌、愤怒、抑郁和强迫,是普通大众在疫情中常见的心理反应,随着疫情的缓解,多数人的心理反应会逐渐自动消失。只有少数人心理应激反应比较严重,需要专业的治疗。

2.病人及家属

对病人和家属而言,多数人在被确认患病后内心是否认被感染的现实的,在个别病床紧缺地区,被确诊的患者和家属有庆幸的感觉,终于有机会接受治疗了。但是,患者及家属很快就会发现事实不可改变,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反应,对治疗的前景可能抱有很大期望,但是又不明确。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有加重的迹象,就容易陷入绝望无助的情绪之中,影响治疗,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由于和亲人分离,患者和家属还会出现一些孤独和悲伤的情绪反应。也有一些人出现愤怒情绪,矛头指向自己认定的“传染源”,出现攻击行为。否认、绝望和愤怒,是病人和家属常见的心理反应。随着身体的康复,大多数会自行缓解。个别严重的情况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

3.被隔离者

对于被通知为密切接触者的人来说,第一个反应就是“否认”,觉得自己不会那么悲催。很快,他们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反应,指向曾与自己有过密切接触的确诊患者。在进入被隔离状态后,少数人会出现悲伤、抑郁甚至绝望的情绪,感到自己的前途被别人毁了。这些是被隔离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4.医务人员

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反应比较特殊。与前面三类人被动卷入有所不同,一线医务人员是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进入最危险的区域。他们对危险有一定的预期,所以很少出现恐慌和焦虑情绪。对一线医务人员而言,最主要的是工作压力带来的影响。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会逐渐出现疲乏和倦怠,甚至有些人会出现不现实感。由于疫情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缓解,有的人会出现沮丧、无助的感觉,或者悲伤、担忧和抑郁情绪。尤其是看到身边一起工作的同事被感染后,因为情绪代入,会出现悲伤和痛苦的情绪反应。医务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较前三类更为严重,需要及时和全面进行专业干预。


二、
疫情心理应激的觉察与自我评估

本次肺炎疫情给大多数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那么如何知道我们的心理健康是否受到影响以及严重程度如何呢?理想的方法是去专业机构寻找专业人员做专业的评估。但在目前号召大家“呆在家里、少出门、抗击疫情”的情况下,我简单介绍一个自我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

我们从几个方面自我评估,看自己有没有以下几个情形:发脾气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下降、食欲差、睡眠差、疲惫/心慌/出汗、爱哭/高兴不起来7个方面。出现以上情况越多,说明心理应激越严重。如果我们的心理健康已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自我调节:

1)转移注意力,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家做家务,谈论一些有趣的事情。

2)工作中分解任务,不要定长远的工作目标任务,而是要从每天的工作完成情况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

3)多与家人沟通,与他们多互动,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

疫情引发的歧视及其应对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有些自相矛盾的现象。人们一边努力支持抗击疫情、高喊武汉加油,一边又禁止武汉人湖北人进入小区或者赶走他们,哪怕他们拿着解除医学隔离的证明;人们一边为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的舍身忘我的精神感叹,一边又禁止医务人员进入所居住的小区。

这种与疫情相关的“歧视”,是群体性心理应激的表现,是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因为病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家就很恐惧,需要一个清晰的标记物来识别危险。医务人员、武汉人、湖北人就被一些人当做危险的信号被排斥。

消除这种“歧视”,首先需要官方和专家的澄清和解释,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但也需要“我们”-医务人员、武汉、湖北、或者其他被排斥的人进行一些应对。我简单介绍几个方法:

1)“我们”要意识到,人们害怕的是疾病,是病毒,不是医务人员、不是武汉人湖北人或者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我们”只是人们认为的病毒的载体。“我们”自己要意识到这一点,调整自己的观念,有助于“我们”减轻被“歧视”带来的愤怒和委屈。

2)这种恐惧、愤怒和“歧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聚集的人越多,群体性的恐惧、愤怒和攻击越强烈。所以在遇到被排斥的时候,不要做出过于强硬的反应,以免遭到更多人的攻击。

3)做好同伴支持。被“歧视”和排斥的人们互相鼓励和心理支持。但这不是要“我们”抱团去对抗,而是让彼此知道有人在互相关心和帮助。

4)做好必要的备份措施。比如出行和住宿被不合理拒绝的时候,有相应的应对方案,如备选的交通方式和住宿地等。减少因为不合理的拒绝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希望我们大家携手同行,共同战胜病魔,消除恐惧,社会和谐。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2020年2月13日